清晨,南方电网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审计人员程鹏飞轻点鼠标,向“黔电小审”发出指令。1秒钟后,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汇聚,4小时后,一份涵盖财务、营销、工程等领域的《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审前分析报告》自动生成。“过去32张报表需要团队两周才能完成,现在‘小审’一天就能搞定。”程鹏飞感慨道。这一幕,正是贵州电网贯彻落实科技强审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贵州电网紧扣“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审计工作要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构建起数据驱动、智能预警、全程覆盖的新型审计模式。通过自主研发“黔电小审”工具、承接南方电网公司“大瓦特+审计”示范项目,现已实现全省数字化审计全覆盖,审计效率大幅提升,为电网企业深化审计监督改革提供了“贵州样板”。
“黔电小审”让数据跑出审计加速度
在贵州电网审计领域,“黔电小审”这个昵称亲切的机器人已成为“明星员工”。它的诞生源于一个痛点:传统审前调查中,审计组与被审单位需反复沟通校核数据,一个三级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审前分析报告需要32张报表,平均耗时长达两周。2023年,“黔电小审”应运而生,它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数字审计员”,能自动从生产、营销、财务等多个系统采集数据,完成跨业务关联分析。
“最神奇的是它的‘火眼金睛’。”贵州电网审计中心审计四科经理丁海峰介绍,在分析某供电局电费回收数据时,“黔电小审”通过比对计量自动化系统与营销系统的百万条记录,仅用3小时就锁定异常数据625条,而传统人工核查需5天。2024年,该工具已在全省三、四级单位全面应用,自动生成报表149张,节省工时超500小时,审计质效显著提升。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审计理念的革新。“过去我们像‘大海捞针’,现在提前锁定疑点。”丁海峰说,“黔电小审”目前已构建121个通用审计模型,覆盖供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全场景。在持续审计模式下,17个模型对各个供电局实行实时监控,实现从“事后纠偏”到“事中防控”的跨越。
“大瓦特+审计”打开非结构化数据的密码箱
当“黔电小审”在结构化数据领域大显身手时,另一场攻克“数据荒原”的战役正在进行。在工程审计领域,图纸、合同等非结构化数据占比超70%,人工解析效率低下。2025年,贵州电网全力攻坚南方电网公司“大瓦特+审计”揭榜挂帅项目,将利用AI破解这一难题。
走进贵州电网数字审计研讨室,项目组成员正在作最后的冲刺。项目完成后,工程合同、图纸等资料将由“大瓦特+审计”自动解析,异常风险点自动提示,智能比对后结果实时生成。贵州电网审计部审计三科经理张龙展示建设成果:工程“四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文件可自动解析,实现从抽样审计到全量分析的范式变革,“相当于为每份工程档案装配了AI翻译器。”
这项进入最终验收阶段的项目,将构建5个L2场景级大模型。以“工程四算智能解析”模型为例,它能自动提取纸质文件中的关键数据,完成跨周期和定额造价对比,识别超概算、虚列成本等34个风险点,实现工程审计全覆盖。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溢出效应,例如计量表计图片智能解析可识别电能表异常,合同文本智能解析能识别结算与合同条款不一致等。而且,建设成果还能赋能其他业务领域,形成多级复用。
“审计数字化不是简单的工具替代,而是监督范式的重构。”贵州电网审计部总经理何静表示,从“黔电小审”到“大瓦特+审计”,贵州电网正沿着“数据标准化—模型智能化—平台生态化”的路径纵深推进,更精准落实了“治已病、防未病”的要求,让传统审计插上科技翅膀,以雷霆之力做好绣花之功。
公司简介:
上海共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第2届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大会暨第4届电力人工智能大会的承办方之一,公司承接设计、制作各类广告,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公关活动策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商务信息咨询,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等。
关注官方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