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积极响应国网公司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主动推进“AI+调度”典型场景建设,成功研发AI+调度指挥智能终端(以下简称“智能终端”)。
10月22日,“智能终端”以产品发布会的形式正式亮相。该终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调度业务全流程智能化,为新型电力系统调度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款“聪明”的“智能终端”。
Part 1. 痛点破局:从“人工驱动”向“智能协同”转型
传统电网调度依赖人工操作,存在信息传递慢、记录易出错、协同效率低等问题。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电网调度还面临着“数据量激增、决策难度加大、专业协同要求更高”等新挑战。
此次发布的“智能终端”从调度实际业务需求出发,融合“调度电话+AI交互+业务管理”,推动调度模式从“人工驱动”向“智能协同”转型,大幅提升了调度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Part 2. “三项技术”:筑牢智能调度根基
“智能终端”依托数字电话模块、大语言模型、语音识别引擎三项核心技术,构建智能底座,精准适配电力调度场景。
数字电话模块:适配电力通信协议,保障通话安全;
电力专用大语言模型:本地化部署,深度理解调度指令;
语音识别引擎:精准识别电力术语,避免转录误差。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终端”采用“国产芯片+鸿蒙系统”作为关键技术支撑,不仅保障了系统安全可控,也响应了国家设备国产化战略。
Part 3. “七大能力”:贯通调度全场景
“智能终端”具备“听、说、读、写、思、行、看”七大能力,覆盖“电话转写、电话通话、电话摘要、代办管理、人脸登录、日志生成、交互问答、RPA任务”八大调度场景,全面解决传统调度痛点。
Part 4. “六个调用”:串联调度全流程
“智能终端”创新打造调数据、调界面、调流程、调任务、调日志、调功能等“六调”能力。它打通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统一操作界面,嵌入标准化流程,并主动匹配调度需求,推动调度模式从“人找事”升级为“事找人”。
Part 5. 对电网未来有何意义?
作为“人工智能+电力”的深度融合实践,“智能终端”不仅提升了调度效率,更以国产化、自主可控的技术路径,筑牢了电网安全基石。其推广应用将加速电网调度从“人工主导”向“智能自主”跨越,为构建灵活、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注入新动能。
供稿:国网龙岩供电公司 郑悦
校审:潘颖 范海威 林丹
公司简介:
上海共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第2届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大会暨第4届电力人工智能大会的承办方之一,公司承接设计、制作各类广告,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公关活动策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商务信息咨询,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等。
关注官方公众微信号